中国作协《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是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和永川区在全国成立的第二个创作基地。她成立于2012年3月15日,至今已有3年。
一、有组织:
成立有中国作协《诗刊》永川创作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区委宣传部长任主任,宣传、文化、文联、作协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工作规划,策划组织活动,开展对外交流。
二、有规划:
制定有《诗刊》永川创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以培训、采风、征文、出版等为载体,以永川为圆心,以渝西、重庆乃至西南为半径开展区域活动。
三、有活动:
按照规划,诗刊基地成立3年来,开展了许多活动。其中大型活动有三次:
1、《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成立仪式。2012年3月15日,中国作协《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正式挂牌。《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为永川基地授牌。副主编冯秋子、重庆作协主席陈川、副主席李元胜、副主席傅天琳等出席授牌仪式。商震向永川授牌,并发表讲话。他说《诗刊》和重庆有缘,和永川有缘,这是全国成立的第二个诗刊创作基地,可见中国作协《诗刊》社对此的重视。永川这里环境优美、地灵人杰,有着丰富的职教资源,历史基础深厚,《诗刊》社正是看重这些资源。创作基地设立后,必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充实它,对永川乃至重庆地区的文学事业必将有所提升。
2、《大风》诗歌复刊暨《中国网络诗歌精选》(2010—2011)出版座谈会。
2011年7月,为推进《诗刊》基地成立,我们在茶山竹海举办《中国网络诗歌精选》(2010—2011)暨大风诗社主办的《大风诗歌》(复刊)出版座谈会。时任中国作协《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也来到永川,和永川诗人、作家就《大风》诗刊的发展进行了交流,李小雨高度评价了复刊出版的《大风》。她认为,《大风》刊发的诗作质量高,栏目丰富;《中国网络诗歌精选》(2010—2011)选集有深度、广度,值得充分肯定。2012年,《大风》诗刊创办“全国民间诗刊(报)主编诗歌大展”栏目,反响很好,影响较大。2013年,《大风》诗刊获评2013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
3、《诗刊》基地成立两周年暨《大风》诗歌丛书研讨会。
2014年3月15-16日,由《诗刊》社、《诗刊》永川创作基地、《大风》诗社主办,永川、大足、潼南三地作协联合承办的《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成立两周年座谈会、著名诗人茶山竹海行采风活动暨《大风》诗歌丛书研讨会在永川举行。来自北京、四川、湖北、山东及重庆市著名诗人、诗评家叶延滨、商震、梁平、谢克强、龚学敏、霍俊明、江岚、唐力、唐燎原,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王明凯,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矿,以及重庆本土诗人傅天琳、李元胜、王顺彬、唐诗、张智,还有永川、大足、潼南、四川理县等区县诗人,齐聚永川,祝贺《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成立两周年,开展诗歌朗诵、诗歌研讨及采风活动。
两周年活动包括《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成立两周年座谈会、中国•大风十年精选》和《大风》丛书研讨及诗歌朗诵会以及著名诗人到茶山竹海行采风。
《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诗刊》永川创作基地成立两年来,永川等地的诗人们以立足渝西、走出重庆、走向全国的雄心,推动着区域诗歌的发展,以永川为圆心的渝西诗歌群在加速形成,包括永川、大足、潼南等在内的渝西区域的诗歌影响力在增强。就全国来说,浙江、重庆、云南等地,一大批诗人在成长,相信几年后,一定会涌现出一些有影响力的诗人,一定会创作出一批高品质的作品。全国著名诗人、《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说,大气大道、包容开放、矢志坚守是《大风》诗刊及《大风》诗社的气度和品质,同时也是开放的重庆特有的一种气质。民刊最要命的一条就是自己把自己捆起来。而《大风》诗刊不画地为牢,不扯旗帜,不分流派,在中国诗歌界特别是民刊诗社中是不多见的。
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明凯,市作协主席陈川也对《诗刊》基地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大风》诗刊在重庆诗歌界的地位做了高度评价。
2015年5月23-24日,《大风》诗社到四川长宁进行诗歌创作交流活动。《大风》诗社理事长、永川区文联主席吴治华,《大风》诗社副理事长、大足区文联主席李瑛,《大风》诗歌主编吴海歌、副主编蒋云徽、赵历法、潼南区文联副主席刘圣禄及渝西诗群众作者代表杨君、吴维等参加活动。长宁县政协主席、诗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周小平,长宁县文联主席、摄影家、省作协会员邓崇德,长宁县人大办公室主任、省作协会员邹永祥,长宁县旅游局局长、省作协会员刘龙泉,长宁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伍荣祥,县作协秘书长、副主席严成勇,县文联秘书长、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省作协会员夏梦等20位作家、诗人先后参加座谈交流和陪同采风。
宜宾市作家、诗人,全国公安文联委员、省作协会员杨角,警察诗人梦松等专门赶赴长宁,与《大风》诗社、长宁县诗歌界同仁交流。
除了大型活动,其他交流、研讨活动经常开展,《大风》诗歌理事会坚持组织永川、大足、潼南三地诗人、作家每季度一次碰面会,商议出版工作、探讨创作事宜。
四、有阵地:
一是场地。经协调,《诗刊》永川基地在永川文艺中心挂牌,与文化艺术馆共建共享资源。每次的交流、活动、聚会,以及诗人作家的创作成果展示、分享都在文化馆三楼。
二是刊物。我们复刊了《大风》,开辟了网页和论坛。《大风》诗刊恢复至今,坚持每季度出版一期,并精心策划栏目,推出本土诗人。目前已办15期,并且从内部交流刊物发展成为公开书号出版。同时为提升质量,我们开展了《大风》诗歌年度奖、新锐诗人奖和年度评论奖评选。叶延滨获首次评论奖;鲁橹获年度诗歌奖;杨角获新锐诗人奖。
五、有影响:
《诗刊》基地成立4年多来,渝西地区的诗人每年在《诗刊》发表作品逐年递增。仅永川,就有吴海歌、金平等诗人在《诗刊》作为重点诗人推出;2014年蔡友林等9名诗词作者创作的26首诗词在《诗刊》发表;2015年又有32名作者在《诗刊》2015年“子曰第一期”“重庆市永川区作协子曰社员作品选”专栏发表41首;谢南容在《诗刊》2015年4月号上半月刊同时发表诗词、国画作品,并配发个人简介,在全国少有。
当然,我们热切期盼,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文联、市作协对全国第二个诗刊基地--《诗刊》永川基地从政策上、经费上、出版发行、宣传推介、重大诗歌活动安排乃至人员编制、机构设立上给予扶持、扶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来源:永川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