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华夏书画家网(官方门户网)
弘扬中国书画 新角度 新深度 新高度 打造一流的中国书画名家之家 http://www.zgshjysw.com
站内搜索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Q    Q:443062004

邮 箱:443062004@qq.com


心迹双清四川泸州重庆永川书法展三人谈

 
文章附图

心迹双清四川泸州重庆永川书法展三人谈

cbfb6c1a-c598-416b-a746-a513b4a912b9.jpg

06ee9c9f-4f6e-47ab-ae6b-19bd742c22ec.jpg


登高小天下   放眼大九州

王贞华

此次永川、泸州书法联展,其意义有三:一是两地山水相连,文脉相通,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相得益彰。早在1988年,两地老一辈书法家就联袂举办了首届永川、泸州书法联展,推出了一大批名家名作,影响深远。其后30多年来,两地书法家多次联合开展采风、雅集、展览活动,笔歌墨舞,结下了真挚的翰墨情谊,极大地推动了两地书法艺术的发展。二是在永川 “中国书法之乡”授牌十周年之际,本次展出的永川书法是本地书法群体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十年来,永川区书法家协会一方面组织书法家苦练内功,坚持开展传统诗、书、画、印的培训活动,以求相互滋养,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多次组织书法家去洛阳、包头、广州、牡丹江及四川的资阳、蓬溪等地考察学习,以他山之石,熔铸永川书法之魂。效果如何?相信大家看了展览作品自有公论。尤其在与泸州书法的比较中,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永川书法未来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三是吹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先行的号角。为了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重庆市文联和四川省文联今年5月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永川、泸州两地主要领导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展览对推动两地经济、文化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就两地此次展出的作品而言,总的体现了巴蜀书风的特色,碑帖兼融,追求雅致而不失厚重,追求趣味而不失大方,洋溢着巴蜀书法特有的灵气、文气和才气。这在当前横向取法普遍,地域书风弱化的大背景下,两地书法仍保持着较为鲜明的地域色彩,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两地的书法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泸州的书法家受四川何应辉等人的影响,书学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与全国书法大展的审美标准更为接近,其不足是受时风影响较大,尤其是很多青年书家太急功近利,不能沉心静气;永川书法家自我意识相对更强,更多地向传统深入,追求诗、书、画、印的兼修兼通和相互滋养,有较强的定力,其不足是书学观念相对保守,尤其是部分中年书家自我陶醉,甚至故步自封,不能开拓进取。

有人说此次展出的作品永川比泸州整体实力更强,我以为大可不必沾沾自喜,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种种原因,泸州部分有实力的书家作品未能参加此次展览;二是由于他们过分强调书写的文辞要突出“成渝一家亲”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发挥;三是永川书协多次组织看稿,精心打磨作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把整体质量推到了一个高度,但部分书家离自由挥洒尚有一定距离。

永川书法家通过此次联展,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得到提升:一是提高精品意识。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但要有精湛的笔墨技巧,也是书法家性情、学识、修养、审美的集中体现,不但要有匠心,还要有文心。永川本次展出的作品很大部分都停留在简单“抄写”的层面,书法家本人在作品中是“缺位”的,而泸州很多优秀作品在这方面显然更用心,更有文化品位。二是提升笔墨厚度。永川书法总体偏文弱,缺乏正大气象,要强化对“碑”的学习,在沉着厚重上下功夫,提高笔墨的厚度和表现力,在这方面泸州的很多优秀作品可以给我们启迪。三是提升篆刻实力。泸州的篆刻在整个四川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很多青年篆刻家很有想法,实力不凡。永川篆刻有很好的传统,余轶凡、况明新等前辈的篆刻很有代表性,但一直未能形成气候。近年来开展了多次篆刻培训,有一批青年作者正在茁壮成长,有的已脱颖而出,在全国大展崭露头角,但整体实力还不强,在与泸州的交流中正好可以取长补短。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有容乃大   毫锋宽和

钟立新

为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呐喊助威,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促进共识,泸、永两地宣传文艺界积极行动,精心策划,筹备三个月的“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书法艺术携手展”,于7月17日在永川博物馆华丽开幕。

此展以“心迹双清”为主题,并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漆钢挥毫亲题,清楚地传递出站位高度在川与渝,而交流重点是技与道的雅正目标。

此展以“携手”为语法修饰,清晰地表达了泸、永两地一衣带水、田土相连,兄弟情深,共襄未来的美好愿景。

此展,共征集两地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书法、篆刻作者96家,每位艺术家各限1件作品。形制全部为竖式立轴大裱,绝大多数作品净长为180厘米左右,个别作品略短,总体尺寸与永川博物馆展厅十分相宜:既显得大方漂亮,又便于悬挂和参观。

此展,两地书法、篆刻家创作所采用辞章多为自撰的对联、诗词、吉语等等。有的针对书法艺术发表意见,有的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讴歌新时代,有的则直接紧盯泸、永两地地缘、情缘发出美好心声。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结晶、文学作品演绎为书法、篆刻作品,达到了“文”、“艺”两美,心迹双清的合璧效果,这是古人所长而今人所短的超级项目,是当前中国书坛极力倡导,各地积极响应,个体创作却并不容易的事,而泸、永两地书法、篆刻家不但驾轻就熟,而且杰作抢眼。

永川书法家傅晏风先生,系重庆文理学院退休教授,已年近九旬,是这次两地书法艺术携手展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其实不但对两地而言,即从整个中国书坛来看,傅教授也是宿老级别,在全国书法理论界享有很高地位。傅老不但书法美学理论研究高屋建瓴,其手上功夫更是老当益壮,一手隶书融会乙瑛、曹全等碑,早已写得自成风格,瘦硬通神,看的人往往禁不住脊背一挺,这恐怕就是艺术作品的移情作用吧。傅老论文常见,纯文学作品不轻易示人,而应此展所请,写下了“胸襟有道方为法,笔底无心枉作书”的精彩对联,此十四个字,直可作一篇数千字书学论文看哩。

泸州书家叶永兴的一幅对联作品也堪称奇特有趣:天仙枇杷熟,丰乐桂花香。乍一看,貌似对的不工:天仙、丰乐,虽平仄合律,词性却明显不相类。笔者不信泸州同道会有如此硬伤,于是私下相询。一问方知,里面果然大有文章:天仙、丰乐乃某县的两个镇。联系实际,以地名入对,此联意象精准,既对且联,既趣又雅,实属佳构。

此展,作品总体面貌十分雅正,书体涵盖篆隶楷行草,行草抒情性强,占比最大。没有江湖书法,也没有老干体。书、刻虽面貌各异,却都取法传统,基础厚实,颇有几分国展气质。永川这几年弘扬文人书法,不单在书写技法上追摹古人,更是在为人风度,文化综合修养方面师法前贤,目标很明确:要做文化人,不当抄字匠。窃以为,这是永川书协主事者对永川作为“中国书法之乡”的一种战略性存志。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行之高远、得之高远。故此,永川书法总体面貌坚守传统较深较稳,作品书卷气较重,十分典雅。观之如春风十里,品之似秀芽半盏。泸州可能受四川书界整体风气影响,也或出于酒城特质,在研习传统基础上,创新或者说寻找个人风格意识比较强,并明显地体现在作品中,有浓浓的当代审美感。观之如长江东去,品之似老窖味回。同时,泸州篆刻创作者群体较大,且总体水平较高,是这次展览的一个亮点。邓石如“印从书出”之说,恰是刻家多书家,而书家不一定是刻家的完美注脚。从这个角度看,泸州书界还存在一个较大的潜力股哩。

此展看点、亮点颇多,笔者不能一一而足,读者不妨亲临展厅,一探究竟。

此展也还有唯一不足:百余作者,两地女书家分别不过二三人而已。

(作者系青年文艺评论家)


书千卷   德立言

刘 川

经济建设同步,文化交流先行,在泸永两地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在两地宣传部、文联、书协等共同组织下,“心迹双清-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书法艺术携手展”应运而生,展览于7月17日上午在永川博物馆正大开幕。此次书法艺术携手展包括现场展览、研讨会、笔会等诸多活动形式,极大丰富了此次展览的内涵。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来自泸州、永川两地著名书法艺术家近百余件优秀作品,可以说是泸永两地当下老、中、青三代精英书法家一次较为全面的集中亮相,也为把脉两地书法创作现状与未来书法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交流意义和学术价值。

名为携手展,其实也是相互学习、探讨、切磋、比拼的好机会,就泸永两地书家构成来看,泸州中书协会员和省书协会员数量均要比永川多,但就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质量来看,永川则并不逊于泸州,展示了永川未来书法事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作品书体而言,两地书家作品均较为丰富地涵盖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从笔调取法上来看,泸州书家总体趋于现代更贴近于时风,而永川书家作品大多则在传统一路上不断耕耘与融通,这也体现出两地书法实践追求和艺术审美略有不同;因此,在展览现场研讨会上,两地书家就“形式”与“内容”,“入古”与“时新”,“专精”与“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激烈地研讨与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更有不少高论,体现出泸永两地当代书家的实践思考与当下关照。值得关注的是,在展览中许多作品书写文本均为书家自撰诗文,且大多诗文本身亦有较高的文学质量,展示了两地书家较为全面的综合修养。同时,通过展览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如作品质量放之全国范围的差距、自撰诗文语境和意境的突破、诗书画印相互融通的艺术理想等方面。

此次“心迹双清-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书法艺术携手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极大地增进了两地书家艺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今后两地书法事业共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泸永两地在新时代下践行文化自信的一次集中体现。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川渝翰墨永留香

——泸州·永川书法艺术携手展永川首展侧记

本报记者   张 玲/文   陈仕川   通讯员   周兴健/图

庚子之盛夏,书坛迎盛事。七月十七日上午,“心迹双清”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书法艺术携手展永川首展在永川博物馆临展厅举行。这次书法艺术携手展是双城艺术家们为了助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一次牵手。本次展览筹备历时三个月,汇集了两地优秀书法作品九十六件,七月十七日起在永川区首展,十月将在泸州市闭展。此展是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同唱“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缩影,也是泸州、永川书坛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采的一次成果展示。


精品齐荟萃   墨展新时代

纤笔无声,翰墨飘香。本次书展内容包括:歌颂成渝城市群和双城经济圈的诗词、联句;赞美巴蜀的古典诗词、名句;健康向上的古典诗词、名句等。通过书法、篆刻等形式呈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为两地人民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将发挥积极的文化助推作用。

此次携手展有叶怀祥、杨正康、虞潜、许文榜、苏德文、傅晏风、王运昆、李永忠、梅永康、卢国俊、黎明等泸州永川两地书法艺术家的书法精品,还有永川“兰亭七子”等年轻书法艺术家的佳作。这些作品中既有行书、楷书、草书诸体,又涵盖了条幅、中堂、对联等多种形式,让人尽享视觉盛宴。

“泸永文峰传一脉,川渝经济助双城。”“半斤老窖,一碟豆豉”……记者看到,这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内容集中表现了泸州、永川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古典诗词名句、改革发展和建设成就等,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两地人民艰苦奋斗、务实肯干的精神,全面反映了两地在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融合、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泸州和永川山水相连,田土相接,文化相通,脾胃相投,从古到今,各方面交往都十分密切。当前,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永川与泸州进一步加深文化合作正合其时、正当其势,符合中央决策要求,符合川渝两省市战略部署,更符合泸州、永川两地发展趋势。”据主办方介绍,这次书法艺术携手展是泸州和永川两地在今年举办的第一场文化盛事,也给两地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对提升两地书法艺术水平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研讨抒胸臆   翰墨写真情

“从书法研讨的角度来讲,需要研讨的地方太多了。现在各地专业书法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高办报水平。”“看了这次书法携手展感触很深,两地书法家用心用情创作了很多佳作,但我觉得我们的书法家还缺少一些个性。”在随后举办的现场书法艺术交流研讨会上,八十八岁高龄的书法家傅晏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工作室精英班成员卢国俊、打“飞的”专程回永川观展的黎明、泸州市书协代理主席叶蓉光、泸州市书协顾问陈明远等两地书法艺术家作了交流发言。

“古道通泸永,唐车宋马颠。来苏研纳贡,立石拜流泉。蜀水同颜色,巴山本共天。复兴中国梦,笔舞亦翩躚。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讨会上,泸州市书法家黄沙更是赋诗一首,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

当天下午,永川桃花源人头攒动——“川渝一家亲”泸州永川书法家联谊笔会正在这里上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泸州、永川两地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们现场挥毫泼墨,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在书法家们的笔下诞生。当天下午,两地书画家们共留下了多幅交流墨宝,通过此次书法艺术携手展,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书法艺术交流,为此次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棠城书馨香   观众点赞多

连日来的夏雨,挡不住永川人热爱书法的热情,书法艺术携手展开幕以来博物馆临展厅内的气氛热烈,泸州、永川两地的书法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徜徉在两地艺术家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市民们禁不住感慨,两地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次携手展有九十六件作品参展,书法家们用诗句表达着心中的感慨,饱含真情的笔墨,行云流水间淋漓尽致地落笔在宣纸上。对于生活在巴蜀大地的人们来说,大家对泸州、永川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有切身感受。艺术家以细致的观察,用精彩的笔墨记录下了沧桑巨变。从每幅墨宝上,都有泸州、永川这两座城市发展建设的影子。

行走在翰墨之间,记者感受到了两地书法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他们在巴蜀大地上的万物千景中汲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抒发这个时代的律动。展览不仅是历史的长幅画卷,更是艺术家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献上的艺术赞礼。

                              来源:永川网    心迹双清四川泸州重庆永川书法展三人谈   2020-07-20 18:43